WFU

2017年11月9日 星期四

當老師,所為何事(2)


工作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從大家笑談的『錢多事少離家近』,竟然也不知不覺中被病毒轉殖到腦細胞裡,大量複製之後,我們就會漸漸忘記,什麼是抱負、什麼是夢想。
週二,我去校外和另一個營養系大四的同學談營養師職場倫理,順便提了最近關於營養午餐的風風雨雨,這一群師範體系的營養系學生,未來是最有可能進入校園做營養工作的人,我問他們:
『醫院廚房工作有沒有很辛苦?』
學生們點頭。
『有人立志之後要作團膳營養師的嗎?』
學生們笑而搖頭
『你們不覺得廚房工作很重要嗎?』
學生們又奮力的點頭
我再問:『那麼,為什麼,沒有人未來想做重要的工作呢?』
頓時浮躁的教室裡,感覺,有一絲安頓。
從來我們很少去細看營養背後的意義,倘若,我們好好看待營養師工作的價值,我們就會發現,營養的作用時刻,只在『吃下去』之後才會發生,我們在課堂裡教的機轉,窮盡我們四年的精力去學習然後取得證照,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吃下去的,那個,生理上的 aha moment ,然後才有可能發生食物上的愉悅、有益和健康。
同學或許會說,但是生化機轉太難、營養評估不易、疾病交互作用太複雜、營養教育太難推廣與執行.....,花費我們太多力氣,這個工作很難,我們把『本分』做好就好。
其實,回到最初的根本,只是從『農場到餐桌』的那個過程夠不夠完善?我們安排這些在田裡種的、水裡游的、天上飛的、地上跑的食物來源是不是妥當?那些採收的、上岸的食材,是經由怎樣的路徑到達我們的手中?那些乘風破浪、披星戴月、與上天拼搏的勞苦人們,有沒有被好好對待?他們的孩子能不能吃飽?有沒有書可以讀?....
老實說,我們並不夠關心,或是關心地不夠徹底。
當我們聽見或知道這些與飲食、營養、食物供應等等公共倡議的事情、像是高麗菜崩盤、香蕉崩盤,最多的感受是掏出錢的那一刻,之後,關上電視便不再與我相關,久了,麻痺了,對於他人在你的職業領域與尊嚴中侵門踏戶、甚至潑糞灑尿,都將會沒有感受,這次的營養午餐募資事件,便是一個很典型的『說別人不好,然後我最好』的例子,而我們,依舊沈默,什麼都不說,別人,就當我們都認了。
待續...